中国出台“新大气十条”,环境部正面回应“大气污染治理影响经济”论
摘要:在未来5至10年,中国特别是出台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关键期内,《行动计划》确立了蓝天保卫战的新大响经基本大方向,为大气污染治理奠定了长效机制,气条气污统筹兼顾污染治理、环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协同推进的部正过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3年年末,济论环境领域又一重磅文件出台。中国 近日,出台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新大响经公布了十条治理大气污染的气条气污新举措。最近八年时间里,环境这是部正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后,我国发布的第三个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目标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我国空气质量前八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行动计划》为今后中长期的大气质量改善提供了大的框架和主要的方向。在未来5至10年,特别是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关键期内,《行动计划》确立了蓝天保卫战的基本大方向,为大气污染治理奠定了长效机制,统筹兼顾污染治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协同推进的过程。 “2+36”,京津冀+长三角 同此前的两个顶层设计文件相比,此次《行动计划》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扩容。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12月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第一个“大气十条”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包括47个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共80个城市,这次是82个城市。特点就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调整得多一些,由原来“2+26”城市调整为“2+36”城市。 他介绍,在过去十年的持续攻坚中发现,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及周边交界的地方,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城市PM2.5浓度和原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PM2.5浓度几乎接近,都是45微克/立方米左右,成为一个污染比较突出的地区,每次污染过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是起点,污染一发生,北上京唐、南下苏杭。因此把这个地区纳入进来。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城市,在整体区域形成空气流域的概念,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连为一体,能够系统、整体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而长三角南部的城市PM2.5基本都稳定达标了,所以就剔除了,整体来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总数没有太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还明确要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规定空气质量未达标的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要编制实施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明确达标路线图及重点任务,并向社会公开,要求2020年PM2.5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的未达标城市“十四五”期间实现达标,其他未达标城市明确“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阶段目标。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项目总监万薇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以往开展的治理行动主要强调未达标地区要加大投资、提升产业准入门槛、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等措施。《行动计划》则基于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并强调了不同城市的差异性。比如部分城市虽然距离达标更远一些,“十四五”期间仍然无法达标,但同样需要明确阶段性改善目标。 大气治理影响经济发展? 由于过往部分地方在基层环境治理中采取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行为,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近些年来总有一种论调认为,环境保护,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会对经济发展和民生产生负面影响。在“新大气十条”发布之际,生态环境部门也正面回应了这一论调。 “有人说空气质量改善影响了经济发展,有一个数据,这十年我们国家的GDP翻了一番,但PM2.5下降了57%。空气质量改善是明显的,GDP增长也是很好的,所以说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刘炳江在上述发布会上指出。根据生态环境部初步统计,大气污染治理全国直接间接拉动投资大约4万亿元,带动GDP增长5万亿元。“这个数据是比较大的,而且因为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国家自主开发的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促进环保装备制造、综合技术服务、锅炉改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而且增加了非农业就业300多万个。” 他举例,钢铁行业在过去十年中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粗钢产量增长25%的同时,企业数量减少了29%,平均规模提高了52%,目前全国已累计4亿多吨粗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在参观了许多中国钢铁企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后,说中国钢铁企业干净的程度已经是其他任何国家都达不到的水平。同时超低排放改造还拉动投资2000多亿元,这是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再比如清洁取暖,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完成了1500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同时补上了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的短板,拉动了2000多亿元投资。“我举这些例子都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的生动写照,确确实实不存在影响经济的问题,反而是优化和促进了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他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2上半年炼焦煤市场运行综述
- “新时期的少数仄易远族权柄保障”主题边会正在日内瓦妨碍
- 超1900人崛起 以色列称走背“周齐侵略” 三分钟速览巴以战事新情景 ...
- 散漫国粮农妄想:8月齐球食物价钱指数回降2.1%
- 印僧10月份煤冰基准价(HBA)上涨到330.97好圆/吨,再创历史空前新下
- 晨陈将核武力政策写进宪法
- 中受俄再减国内蹊径运输路线
- 光柱思念“9·11”无畏侵略使命两十两周年
- 上半年去世态情景部检查审批煤矿名目20个
- 俄战机正在乌海上空对于好国无人机施止陪飞
- 中国海军“战争圆船”号医院船尾访所罗门群岛
- 普京给“小大厨”盖棺定论,瓦格纳何往何从?
- 国家统计局:7月上旬齐国煤冰价钱各有涨跌
- 俄战机正在乌海上空对于好国无人机施止陪飞
- 金砖国家媒体吸吁增强去世少中国家话语权
- 记实片《坚贞之旅》枯获第73届柏林片子节金熊奖
- IEA:往年齐球煤冰投质料删10%,连绝第两年删减
- 俄讲摧誉侵略乌淡海军基天的乌军无人艇
- 专访:让专物馆成为宜国年迈人看中国的“小大课堂”
- 新西兰等国第六届进专会展品启运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涉及光伏、风电!传统能源巨头中国能建发力新能源,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 制造业非制造业双回暖!1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快讯
- “跨年霾”再现!环境部突击检查河南两地,6家企业超标排放、数据造假遭通报|环保利剑
- 央企整合开年好戏连台!涉及医疗、军工、新能源多个领域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今年上海国企改革这么干!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香港澳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最新消息!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快讯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可抵扣个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加至7项
- 以技术破局!高新技术成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经之路
- 消费回暖!3月同比增长10.6%|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
- 彭华岗明确国企改革新方向:下一步重点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重回民政部|聚焦2023全国两会
- 回暖迹象明显!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1年半来新高|快讯
- 人社部:人口负增长不影响劳动力供给,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快讯
- 调查!新希望超12亿元资产减值计提为哪般?公司回应“有助于公司轻装上阵”|财务异动透视镜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美可以合作,中美应该合作
- 北京通报四家碳核查机构报告被退回,碳数据核查“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环保利剑
- 春运今日正式开始,首日630万人次踏上返乡路|快讯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任重道远,金融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护航?|“经济复苏”调研行
- 又见“抢票大战”!直击疫情三年后的首个春运:没什么能挡住回家的脚步
-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7%,仍保持扩张态势|快讯
- 生态环境部:2022年办理两会建议提案1294件, “双碳”连续两年成最受关注议题|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需要倍加努力
- 大连买多套房便宜了,契税下调至3%|快讯
- “三孩”可领18000元!沈阳开始发放育儿津贴,除了“发钱”还能如何鼓励生育?
-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快讯
- 进出口一季度开门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6.8%!外贸企业“出征”广交会
- 高于预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快讯
- 逐月向好!一季度进出口增长4.8%|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
- 一季度税费收入达79721亿元,全年减轻税费将超1.8万亿元
- 陈文玲:中国全面结构转型拉开大幕|快讯
- 商务部调研2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外需下降、订单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快讯
- 完全脱离中国几乎不可能!全球供应链新格局:跨国企业打出“中国+1”战略|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去年前11月国企实现营收超33万亿元,地方国资会议明确今年七大改革重点
- 直击北京年后招聘现场:线下招聘火爆,宣传单都不够用了
- 2月PMI52.6%,制造业景气继续回暖|快讯
- 来自漠河的60吨冻肉到广州了!铁路货运发力高标准运输体系
- 3%!2022年GDP出炉,其中四季度增长2.9%|快讯
- 新零售业的中场战事:消费复苏下加速布局,中国品牌颠覆全球零售格局
- 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快讯
- CPI“破1”!菜价领跌,3月同比上涨0.7%|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增不会减
- 代表委员谈减税降费:纾困解难,切实助企|聚焦2023全国两会
- “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多方呼吁加强数字化合作|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猪价低迷为何龙头猪企却加速出栏?未来猪价要靠消费支持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继续扩大,种业龙头企业机会来了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消费回暖竞争加剧,饮料赛道行业巨头创新谋变
- 出远门的人多了!一季度铁路客运同比增长66%,货运屡创新高|“经济复苏”调研行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
- 京津冀一体化又有新进展!看病“一卡通行”,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 解码全国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深圳北京稳居前三,14个地区超过2000元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澳门如何发出亚洲科创最强音?
- 2022年规上企业利润下降4%,钢铁、疫苗制造行业等降幅较大|快讯
- 2022年CPI同比增长2%,12月猪肉价格上涨22.2%|快讯
- 各地经济增长目标确定!21个省份调低预期增速,稳投资促消费成重点
- 输血实体经济,减税降费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