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大宗商品上涨抑制制造业投资,经济向好但风险仍需警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4月,向好险仍需宏观数据一改一季度猛涨的但风趋势,一些指标的统计投资惕上涨幅有所收敛。但中国经济复苏的局大经济步伐放缓了吗?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5月17日,宗商涨抑制制造业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4月份的情况来看,受上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的影响,多数生产和需求指标比3月当月增速有所回落。但从两年平均增速和环比增速来看,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从数据来看,4月生产稳中有升,需求继续扩大;就业总体稳定,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活力增强,这都是中国经济最坚实的底色。
不过,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比如,当前国际形势还比较复杂,全球疫情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恢复仍处在恢复进程之中,恢复当中不平衡的现象仍旧存在;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比较快,加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等。
在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看来,大宗商品上涨的影响不容小觑,其直接影响了制造业盈利水平和投资信心,需要谨慎对待。
“下阶段,还是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付凌晖表示。
中国经济仍稳中向好
去年4月,全国已大范围复产复工拉开了复苏的大幕。时间走过一整年,今年的情况如何?
从生产看,今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两年平均是6.8%,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同比增长6.2%,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整体上还是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需求看,出口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出口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4.7%,比上月加快。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同比增长4.3%,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同比增长3.9%,比1-3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
“就消费而言,随着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增加、整体消费环境改善,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还会持续提升;就投资而言,目前企业效益改善比较明显,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市场需求订单、企业预期等情况较好,有利于企业投资增加。以上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稳定恢复。”付凌晖表示。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4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两年平均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1.6%,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绿色低碳智能型新产品也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两年平均增速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市场主体来看,企业效益在持续较快增长,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倍,两年平均增长22.6%,保持较快增长。从企业预期来看,制造业PMI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连续14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这些说明企业活力也在持续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一系列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去年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负担,今年一些结构性减税政策也会给企业生产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加上近期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比上年进一步加大,这也有利于企业增加创新投入。
“从前4个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恢复仍在持续当中。从下半年情况看,经济持续恢复还有较好的支撑。全球经济在持续恢复,有利于外需的增长;从国内来看,内需恢复也在稳步推进;从企业来看,一系列支持企业的政策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基于这三方面因素,经济保持稳定恢复前景是可期的。”付凌晖表示。
防范新情况、新问题
在中国经济飞快复苏的背后,一些风险也隐有冒头的趋势。
从国际来看,疫情仍是需要警惕的问题;而从国内来看,短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部分上游行业原材料价格的推动,可能会对下游的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制造业投资难以恢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压制了企业对未来盈利的预期。关键问题在于,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宗商品上涨仍未见顶,前期支撑其涨价的逻辑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可能仍会承受压力。”李奇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了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因主要在于全球经济整体上在复苏。随着国际疫苗接种的扩大,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需求,整体经济的恢复前景在改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全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上调到了6%。同时,WTO对全年贸易的预测也上调到8%,需求的改善对于大宗商品的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同时,国际生产供给、特别是原材料生产供给和全球运力仍旧紧张。受疫情影响,世界上主要的原材料生产国特别是南美的一些国家,原材料产出是下降的。同时,国际航运也受到限制性措施影响,导致全球国际航运运力紧张,这都加剧了价格上涨。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的流动性总体充裕。主要发达国家目前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导致全球通胀预期是在上升的,也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
不过,付凌晖认为,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去年受疫情冲击,4月份PPI同比下降3.1%,处于较低水平。
“总的看由于去年的基数在逐步回升,下一阶段,基数的影响对于PPI涨幅扩大的抬升作用会降低。”付凌晖说。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PPI对CPI传导作用并不明显。付凌晖指出,这是因为中国的工业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条比较长,下游的市场竞争非常充分,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上游向下游的传导是逐步递减的。
从整个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来看,目前也不支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经济整体处于恢复进程中,很多需求方面的指标,比如投资、消费指标的增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从供给端来看,生产供给恢复较好,供求关系也不支持价格大幅上涨。
此外,付凌晖还表示,去年面对疫情的冲击,出台了一些应急性的措施,从今年来看,这些财政货币政策应急措施是在逐步退出、逐步转向。“从财政货币政策条件来看,也不支持价格大幅上涨,我们没有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也没有实施大规模的‘大水漫灌’货币政策,这样来看,全年价格保持稳定还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付凌晖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晋控煤业:估量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涨70%2023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出炉: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国,谁是新的领头羊?雄安新区又有新动向!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快讯前十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万亿新增国债将于四季度发力2021年中国煤冰斲丧删幅低于齐球仄均删幅1.4个百分面百亿航运龙头原董事长被查!上月因“个人原因”辞职,去年年薪近130万元2023年外贸成绩单出炉:出口逆势增长,规模逐季抬升,超3/4企业看好今年形势降幅继续缩窄!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7.8%|快讯内天电厂日耗回降 月尾市场或者将转稳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 ·中煤新散心孜东矿:开启绿色矿山去世少新征程
- ·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
- ·一批“粮老虎”落马!最高检发布10起典型案例,粮食领域刮起反腐风暴
- ·去年完成投资7645亿元!2024年计划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快讯
- ·心岸能源煤市场报价隐现下位回降迹象
- ·特写|亚残运会首金得主谢毛三: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央企总部疏解成绩单:超40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2023中国经济年报
- ·49.4%!11月制造业PMI微降,仍低于荣枯线|快讯
- ·中国煤冰运销协会:前期煤冰供需总体可能相对于失调
- ·链中国,链世界!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 ·31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公布: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或超8万元!
- ·冷空气“解救”煤炭价格,会开始新一轮涨价吗?
- ·中国煤科疑息公司:建成尾个煤冰止业一体化智慧培训中间
-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 ·直击暴雪中的新发地: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购销依然火热
- ·前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基建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