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国际新闻网

雄安这五年:4000亿元投资、45万亩秀林、6万人喜迁新居,“千年大计”徐徐展开

摘要:9月20日,千年大计在发改委举行的雄安徐展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表示,年亿雄安新区按照“在建一批、元投新开工一批、资万储备论证一批”的亩秀原则,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林万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人喜

雄安这五年:4000亿元投资、雄安徐展45万亩秀林、年亿6万人喜迁新居,元投“千年大计”徐徐展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红墙绿树白塔边,资万路廊长卷绕蒙园。

距离北京120公里,由与共和国同龄的北海幼儿园、被称为“一个胡同半个中国”的史家胡同小学和京城第一所平民中学北京四中以“交钥匙”方式在雄安新区新建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截至2022年9月底均已竣工交付。

过去5年间,“千年大计”的蓝图在雄安新区徐徐展开。一只脚踏上这片热土,繁忙的不再只是“央企一条街”,四处都是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四处都是水泥车和工程车往来穿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间间厂房鳞次栉比,无数黑科技助力打造的“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

百业待兴,千帆竞发。设立第五年,在10万以上建设者昼夜奋战下,雄安新区的雏形已经从“白纸”上跃然而出。“自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经过5年多的规划和建设,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9月20日,在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表示,雄安新区按照“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原则,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

新城、新貌、新试点

过去几年来,几百个工地塔吊林立,运输车辆穿梭来回,大型机械轰隆作响都是雄安新区的“日常”。如今的雄安,已经从“样板间”,逐渐全面拉开了现代城市的框架。

首个大规模建成区容东片区,规划有1000多栋建筑,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7万人。现在,它已是一副现代化街区的模样:一幢幢崭新的楼房矗立起来,屋里抽油烟机、燃气灶、热水器、地暖等现代家装设备一应俱全,屋外下沉式电动自行车棚、智能快递柜和智能垃圾箱等智慧公共服务设施一次配齐,社区里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周边还有学校、社区服务中心、超市、绿地。

出门来,一条真正的“数字化”道路展现在眼前。两侧是集摄像头、雷达、5G、边缘计算节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信息杆柱,实时采集人、车、路数据信息,实现智能交通、车路协同。

除了容东片区外,雄东片区、容西片区也在今年迎来了首批回迁居民。据曹元猛介绍,目前新区启动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进展顺利,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容东片区城市框架逐步形成,已有6万多名征迁群众喜搬新居。

默默地,雄安多了许多“网红”打卡点:雄安创意广场上“我来雄安了”雕塑,“彩虹桥”京雄城际铁路项目霸雄特大桥、安新生态林中的“七彩飘带”景观慢行道、金湖公园的音乐喷泉……迈向现代化宜居城市的道路上,雄安的科技感、现代感正在展露。

不止于此。作为数字人民币最早的四个试点地区之一,硬钱包物物支付新技术的落地也让雄安“炫酷”了一把。例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充电设备可以自动读取车主钱包信息并开始计费,在充电结束时自动完成电费扣款。截至2022年6月,新区已累计开立各类数字人民币收单场景超1.8万个,个人钱包超150万个、对公钱包超30万个。

百鸟天堂,低碳之城

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也是雄安新区创建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曹元猛指出,新区成立5年多时间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成效显著。白洋淀淀区水质从劣Ⅴ类转为Ⅲ类,水位保持在6.8米左右,水域面积保持在275平方公里左右,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夏日莲叶碧、秋来芦花香,“华北之肾”重放光彩。“千年秀林”等累计造林45.4万亩、植树2300余万株,新区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于是,白洋淀的芦苇丛中,长相颇似“小鹦鹉”的全球性近危物种震旦鸦雀成群结队穿梭;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此繁殖,雌鸟携带雏鸟与白眼潜鸭、斑嘴鸭等多种野生鸟类结群而栖;被称为“凌波仙子”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雉展开白色的羽翼,细长的脚爪在睡莲、菱角等浮叶植物上翩跹而行。

据悉,自2017年以来,白洋淀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到2021年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已达237种,比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1种,其中以青头潜鸭为代表的10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选择在白洋淀安家。

未来,启动区核心绿色空间“中央绿谷”还将建成一条水系将与白洋淀相连,串联起雄安南北不同功能的城市组团,形成城淀相望、城绿相融、城水相依的城市空间。

除此以外,“绿色”的理念还体现在建筑的低碳节能设计上。2020年底通车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青莲滴露”造型的屋盖上铺设了1.77万块、4.2万平方米多晶硅光伏组件,整个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自开通之日已累计发电超过1000万千瓦时。

首都功能疏解“加速度”

截至目前,2017年年中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建设任务已完成过半,“三校”均已完车交付,雄安宣武医院北京支持部分也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机电安装。

作为北京的“两翼”之一,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成果初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也随之逐渐展开。曹元猛透露,2021年下半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

首经贸大学城市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王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雄安新区的疏解非首都功能一直在按照既定规划推进,2023年或许会出现一个央企、院校、医院等迁入的小高潮,但是人数也不会非常多,整体上依然是稳步进行。他认为,发展原始创新的使命,就决定了雄安新区肯定要更加注重“雄安质量”而非速度。

“疏解不是行政命令的一刀切,最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疏解也并不是一刀切,具体执行是有步骤的,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此前表示。他指出,到2030年,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初具影响力,初始人口在100万人左右,最高可达200万到300万人。

一颗幼芽破土而出,一个故事即将上演。雄安站候客大厅里的“千年轮”已经从“0”走到了“1”,即将走向“2”,而雄安的未来,始终步履不停。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赞(6514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国际新闻网 » 雄安这五年:4000亿元投资、45万亩秀林、6万人喜迁新居,“千年大计”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