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多“一道红线”!国资委发文严控央企担保,这三种情况严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央企又多了“一道红线”。保种近日,一道红线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通知,明确提出中央企业严禁对集团外无股权关系的企业提供任何形式担保,并要求中央企业严格控制融资担保规模和超股比融资担保,严格防范代偿风险。
根据《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融资担保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财评规〔2021〕75号,下称《通知》),融资担保主要包括中央企业为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子企业和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参股企业借款和发行债券、基金产品、信托产品、资产管理计划等融资行为提供的各种形式担保。
在严格限制融资担保对象方面,《通知》提出,中央企业严禁对集团外无股权关系的企业提供任何形式担保;原则上只能对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子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不得对进入重组或破产清算程序、资不抵债、连续三年及以上亏损且经营净现金流为负等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子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担保,不得对金融子企业提供担保,集团内无直接股权关系的子企业之间不得互保,以上三种情况确因客观情况需要提供担保且风险可控的,需经集团董事会审批。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监管范围,完善了担保管理制度,严控担保对象,划定了担保规模红线,严控炒股比融资担保,严防代偿风险,完善了信息报送制度,并标明限期整改,严肃追责。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通知》对于规范央企融资担保行为,有效控制央企涉及担保的风险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融资担保会引发企业代偿风险,那些运用了财务杠杆的金融性子公司相关风险更是会被倍数放大,因此从国资委层面来看,就应该不断加强央企融资担保管理,严格控制融资担保规模,以防止央企风险。”
新规更有可执行性和约束性
事实上,此次国务院发改委加强央企融资担保管理,控制央企担保规模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1年,国家就对央企对外担保问题进行收紧了。
2011年,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资金保障防范经营风险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就央企担保等问题做出了规定;2012年,国资委再次发布补充文件《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资金管理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要求加强央企担保管理,严控央企向集团外企业提供担保;2019年,国资委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到对央企资金的内控管理。
今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会议,分析总结当前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并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会上就提到,“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严控企业永续债规模,加强融资担保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指导企业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确保企业稳健运营”。
尽管已不是首次明确央企融资担保问题,但此次新规与以往相关规定的区别却很大。
柏文喜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新规和以往相关规定的最大区别在于更加详尽和更有可执行性,对相关的禁止性条款和例外情况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此次新规对于规范央企融资担保行为,有效控制央企涉及担保的风险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商业专家产业空间研究院主任潮成林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发布的75号文对于央企的融资担保相关通知,无论从担保内容,还是担保对象上,以及具体操作细则都做了明确要求,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厘清现阶段央企的实际经营状况,尤其是财务状况。”目前,很多央企对子公司的信用无限放大,一些资产质量不高的央企子公司,表面是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实则是吃母公司的信用,“因此,此次文件尤其是对央企管理子公司进行了硬性约束。”
又多“一道红线”
此外,国家屡次明确央企融资担保管理,此次新规又是“一道红线”。国家不断加强央企融资担保管理,严格控制融资担保规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对此,柏文喜对本报记者表示:“融资担保会引发企业代偿的风险,那些运用了财务杠杆的金融性子公司相关风险更是会被倍数放大,因此从国资委层面来看,就应该不断加强央企融资担保管理,严格控制融资担保规模,以有效防止央企风险。”
潮成林指出,近两年,各地有许多企业都被央企收购、合并及控股了,这些新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与央企已经形成了较为紧密的担保关系,加上近期某领域某些大企金融问题频发,已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央企的融资担保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央企的风险管控力度够大,违规担保的情况才会有效减少。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确保央企融资担保管理工作的正确性?
柏文喜指出,要做到有效确保央企融资担保管理的正确性,一方面需明确规则;另一方面还要切实执行和严格追责。除此之外,还应该企业加强内部对其控股的子公司财务审计,了解其实际经营状况,严格执行相关审批制度,加强融资担保合规管理,确保相关管理制度和业务行为符合要求。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