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城市排队申请,为何多地发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从2019年酝酿至今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近日终于出炉。何多
经国务院批准,力建上海、际消北京、费中广州、天津、重庆等5个城市被列入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这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事实上,早在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计划将消费资源集聚,在双循环的背景下,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
而各地反应也十分迅速,当前,正在排队申请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超过20个,不少城市早已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写入了“十四五”规划中,并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培育建设,在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政策引领度等关键指标上有所突破,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基础。
不过,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看来,与消费升级的要求相比,我国现阶段改善型、享受型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还有不足。他建议,应该积极扩大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强化消费中心城市买全球、卖全球的商业贸易功能。同时,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安全诚信的消费市场环境,实行有利于促进消费的税收政策,这有利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蓬勃发展。
各地积极布局
在内循环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支持下,消费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一个亮点是,试点的五个城市中,上海、北京、重庆的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1万亿元,其中,在2020年全国社消零总额下降3.9%的背景下,上海和重庆还实现了难得的正增长。
为了更好地布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7月31日,上海召开动员大会;随后,上海市商务委透露,上海将聚焦7个方面、28项任务,力争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
比如,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聚集地,一方面集聚国际品牌,吸引国际品牌总部;一方面,打响一批引领性本土品牌,打造网络新消费品牌。同时,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新高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构建区域协同产业联动新格局,支持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与商业跨界合作融合。
一个亮点是,上海计划推动多领域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将消费的矩阵扩容至国家体育消费、健康养老消费等方面。同时,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完善国际消费政策和制度体系,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支持企业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流程。
在北京,《关于2021年度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项目申报指南的补充通知》正式落地,对服装鞋帽类首店、旗舰店的品牌方和引进方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数据显示,仅是今年上半年,就有434家首店、旗舰店落地北京,比去年全年增加250家,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下一步,北京还有一系列组合拳,打造消费新矩阵。
按照计划,北京将实施消费新地标打造行动,年底前将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打造“科技、艺术、时尚”深度融合消费地标,进一步提升“北京消费”的全球吸引力;同时,打造老字号矩阵,让新国潮与经典擦出新火花;聚焦“国际”孵化新消费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自主品牌。
在广州,今年5月发布了《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十大行动计划”,加快消费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建设“五地”,即国际品牌聚集地、时尚潮流引领地、中国制造展示地、岭南文化传承地、消费创新策源地。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背靠大湾区。
“广州的开放历史悠久,拥有良好的开放底蕴,是一座国际化都市,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可以对接珠三角制造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体系,在消费方面更好地和全球交流。引进来的同时,兼顾走出去,强化双循环的经济形态。”盘和林表示。
而近年来在经济增长上略显乏力的天津,也抢先搭上了国际消费中心的快车。天津“十四五”规划指出,下一阶段天津市将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区域商贸流通枢纽功能。
在天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与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政策相叠加,有利于消费贸易、服务贸易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同时,天津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有利于培育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
目前,天津已形成“一带九轴九商圈”总体空间格局,预计至“十四五”末,天津市每个区将至少打造一条多元化、智慧化、创新化特色步行街,20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圈,街区年度客流量有望突破1.5亿人次,营业额超过300亿元。
下一阶段,天津将以创新转型、消费升级为重点,积极打造“天津品牌”“天津服务”“天津购物”等消费亮点。各方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率先突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利支撑。
消费持续发力
消费对我国经济至关重要。
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7%,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国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开放度高是5座城市的共性,特别是北上广三座城市,代表了国内城市开放的最高水平。由此,国际化也是几座城市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我国本地本土企业设计、创造和制造全球高质量品牌产品有着很强的助推作用。全球著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纽约、巴黎、香港等,均集中了全球的品牌和当地的品牌。
当前,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国内消费者的喜好正发生巨大变化,消费更趋品质化和多元化。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对外资品牌的“崇拜”减弱,而更关注品质要求和体验性。同时,突出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小众消费正走上主流。这也给了国内品牌崛起的绝佳机会。
一个亮点是,北京、上海、广州均将“提升本土品牌影响力”与“打造中国制造的展示地”写进政策文件中。
不过,在王青看来,目前,全国消费市场仍存在种种对外开放力度不足的问题。比如,在商品消费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相对偏高;而在服务消费方面,健康医疗、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消费服务行业的对外开放相对较慢,市场准入和投资的审批限制依然存在。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推动‘双循环’格局构建的重要节点。作为更熟悉国际环境、更具备开放条件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探索国际通行的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外商投资消费服务领域,重点加快健康医疗、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新兴消费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待时机成熟后,再进一步推广。”王青表示。
在他看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能吸引更多国际消费参与,同时,培育国际消费中心还应突出“中心”,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中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环境问题)
-
今日诰日,今日智库团队看重到,国家收改委夷易近微,收了一篇专家访讲文章,讲到海中煤价飞涨,国内煤电保障水仄赫然提降,有些数据确凿颇有代表性。该文章讲到,往年以去,海中能源煤价钱延绝上涨,以澳小大利亚纽 ...[详细]
-
茶商和专家们在现场品茗 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东南网12月30日讯本网记者 刘玮)29日下午,第八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秋)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个茶商齐聚厦门,品茗交流。本次活动包含了&l ...[详细]
-
本报讯记者张春红)3月30日,我市召开2022年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承办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立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成峰、市政协副主席魏洪彬出席。马立成指出,各承办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建 ...[详细]
-
近日,爱心飞扬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到南城区街道东刘家庄村,在协助村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主动帮助菜农销售蔬菜,赢得了村民们的赞扬。记者韩佳华 通讯员陈亮轻 摄 ...[详细]
-
晋陕受主产区降雨较多,给煤矿斲丧战中运带去确定影响,反对于产天市场少久趋松。减上少三角天域下温延绝,需供阶段性释放。双重成份影响下,环渤海心岸下锚船隐现删减,部份用户自动询货问价,煤冰去世意趋向去世动 ...[详细]
-
本报讯记者赵梦怡)为切实加强我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水平,近日,经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市少工委联合评议遴选,我市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 ...[详细]
-
本报讯记者曹诚琳)3月8日,我市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调度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成峰出席会议。成峰指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体现,是提升人大监督实效的有 ...[详细]
-
本报讯记者张春红)我市2022年上半年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开始进行资格认证。此次认证人员范围为领取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待遇人员,领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人员,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按月领取工伤保险 ...[详细]
-
往年以去,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柳湾煤矿以自动实现好两级总体公司下达的煤冰保供使命为工做重面,正在筑牢工做底子的同时,以捉住牢靠、抓好煤量、抓松中运从而确保下量量实现保供使命。捉住牢靠是底子确保牢靠斲丧是实 ...[详细]
-
图为公司正在储备化肥。记者白永民摄近日,记者在河北光耀农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路门市部看到,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户络绎不绝,有的付款、有的订购、有的忙着搬运装车,一派繁忙景象。三月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期,随 ...[详细]
-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信部鼓励工业大省挑大梁
- 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总理记者会为就业“开药方”|聚焦2023全国两会
- 2022年规上企业利润下降4%,钢铁、疫苗制造行业等降幅较大|快讯
- 商务部调研2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外需下降、订单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快讯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继续扩大,种业龙头企业机会来了
- 调查!新希望超12亿元资产减值计提为哪般?公司回应“有助于公司轻装上阵”|财务异动透视镜
- 千亿资产重组要来了!中直股份打响2023年军工央企重组第一枪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12月制造业PMI创新低,疫情冲击正在见底|快讯
- 京津冀一体化又有新进展!看病“一卡通行”,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